2022年暑期,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领绿行”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开展了以“红领绿行助新风,双驱并行促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走进乡村、企业,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挖掘当地红色党建优势,通过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助推自2022年3月施行的《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走深落实,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追寻红色印记,重温“莱西经验”。作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莱西经验”在新时代具有宝贵实践价值。为筑牢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理论基础,实践团来到中共莱西市委党校,参观“莱西会议”主题展馆,对“莱西经验”进行了集中学习研讨。
(图为实践团参观“莱西会议”展馆)
(图为实践团学习研讨“莱西经验”)
探访绿色企业,接受知识培训。为打牢垃圾分类知识基础,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团先后走进住建局综合楼“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接受垃圾分类培训;参观莱西市智慧垃圾分类体验馆,集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参观青岛施可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具体过程,认识垃圾回收价值;参观中节能(莱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了解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发电、烟气处理等现代化垃圾焚烧项目。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与参观考察活动帮助实践团成员提升了垃圾分类的专业水平,树立了正确的环保理念和生态价值观。
(图为实践团在住建局“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接受知识培训)
(图为实践团在莱西市智慧垃圾分类体验馆参加宣讲活动)
(图为实践团与青岛施可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交流)
(图为青岛施可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厨余垃圾处置流程)
(图为中节能(莱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实践团介绍垃圾焚烧项目)
基层实地调研,探索分类模式。为深入探究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状况,探索党建引领的垃圾分类模式,实践团走进“莱西经验”发源地—莱西市夏格庄镇,以夏格庄镇宁家庄村为试点,开展以问卷调查、访问村干部为主要形式的实地调研活动,通过整合问卷信息,证实应加强村支部在垃圾分类中的领导作用。随后,实践团参加了宁家庄支部会议,完善党员包户网格化责任体系,推动构建“党支部书记包村、村支两委包组、党员干部包户”模式,并根据调研情况与党员干部共同制定了党建引领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图为实践团给村民分发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问村干部)
(图为实践团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图为实践团参与宁家庄村支部会议)
(图为实践团制作的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图)
(图为实践团设计的党建引领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深入群众宣传,推动方案落地。在邀请专业人士对试点方案进行调整评估后,实践团以宁家庄为试点推行了红色党建引领的垃圾分类方案:首先参与村民大会,推动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随后跟随党员入户宣传,向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实践团对招募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进行了知识及技能培训,使志愿者通过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扩大了垃圾分类宣传主体。此外,实践团还助力宁家庄完善垃圾分类督导机制,推动垃圾分类示范户评选制度落地落实,促成垃圾分类归入“德者有得”道德积分评议标准,进一步巩固了垃圾分类成果。
(图为实践团跟随党员干部入户宣传)
(图为实践团开展的垃圾分类宣讲活动)
(图为实践团对招募的村民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培训)
(图为村民志愿者面对面宣传垃圾分类)
(图为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示范户评选)
(图为干部、群众共同组成的督导队伍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
实践团利用当地红色基层党建优势,以宁家庄为试点探索的“红色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得到了乡镇政府的认可和采纳。实践团成员吕一璐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段意义重大的旅程。挖掘家乡的红色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家乡建设,这个过程既是我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的过程,也是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实际行动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南工程学子三下乡新闻稿范文
魅族的设计师现在在哪?魅族手机还在更新吗?
互联网软文推广渠道(软文广告营销如何做成本低)
2022年食品行业网络获客品牌营销比较好的方法推荐
四大运营商未来会不会选择相互合作?四大运营商各有什么优势?
纪念在头条创作的一周:头条创作历程 在头条上创作,能有多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