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智联招聘2022年3-4月调研数据显示15.9%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悄然间,“慢就业”称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同学们面对未知的生活状态和迷茫的职业道路,或是“逃避”,或是“摇摆”,或是“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放下“包袱”,跳出“慢就业”的怪圈,应对就业“大考”。
一、理性分析,查实找准择业“坐标”
顾名思义,“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二战、在家待业等多种方式慢慢考虑人生,慢慢进行人生选择的现象。对于“慢就业”,大家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一部分积极准备,投身考公、考编,为“铁饭碗”、“再次上岸”努力,但更多数的“慢就业”同学们则是呈现出“躺平”和“佛系”,“慢就业”只是一种推迟进入社会的方法和借口。
面对“慢就业”的现象,我们应紧紧围绕“懒、慢、等”,做到“三个紧盯”,查实找准择业“坐标”。一是紧盯学生实际,精准定性。帮助“慢就业”学生梳理兴趣、性格、技能和就业意愿,把握就业的“横坐标”。同时,对做好生涯规划,不断积累和提升自我,掌握好就业的“纵坐标”。二是紧盯问题主要矛盾,把握根本原因。深入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找准问题根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甄别是积极的“慢就业”或是消极的逃避。三是紧盯消极学生,增强交流沟通。通过与其进行谈心谈话,从就业意识到就业能力,从个人发展到国家建设,把问题谈深谈透,明确就业方向。
二、加强宣传,着力营造就业“气氛”
就业工作中应加强对就业工作的宣传,以“强本领、促就业、勇担当”为目标,细致推进就业工作。工作中对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划分,因人施策、因案施策,通过“以快打慢、以优带弱”营造“签约光荣”的就业氛围。通过开展西部计划宣讲会、校友分享成长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入基层、西部就业。通过基层的“熔炉”锻炼,使意志愈发刚强,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在基层中坚持、奋斗、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领航”作用,对“慢就业”学生进行帮扶,了解学生的毕业去向和进度,督促“慢就业”学生“跑”起来。最终,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让优秀学生领跑,“慢”学生变“急”,“懒”学生变“勤”,实现凝心聚力、共促就业的良好气氛。
三、认清形势,扭转调整从业“心态”
受国家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部分“95后”“00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消极倾向。“躺平”、“佛系”、“慢就业”、“尼特族”成为了潮流词汇,长期懒惰、散漫很容易导致学生意志消沉、抑郁,久而久之走向问题的深渊,以至于任何风吹草动足以压倒学生内心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造成学生心理的“瓦解”。
面对学生就业心态传递的“预警信号”,我们更应积极进行引导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是立足实际,合理调整自我期望。明晰自我竞争实力和就业市场情况,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消除过高的自身期望,在“慢”中重新认识自我,调适自我。二是职业不分高低,行行都有自己的职业宝藏。古语云“在其位,谋其政,敬其事”。作为新时代青年,面对就业岗位,我们应敢于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三是走出“舒适圈”,拥抱更好的自己。家长的庇护只能一时而不是一世,新时代青年应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勇气迎接未知和挑战,在乘风破浪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
四、强化修炼,积极提升职场“实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毕业生,更应在时代浪潮中强化修炼,做到“内外兼修”,以昂扬的应对职场的挑战。
在“修炼内力”上,端正职业观和就业观,切勿盲目跟风,明确自身考研的必要性和方向性,在职业规划课的必修课上唤醒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提升自我,汲取简历书写、面试技巧等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在“就业工作坊”、“生涯体验周”等选修动作中修炼自我。在“强化外功”上,更应注重职场礼仪和职场社交等实战技巧,在生活和处事中,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适应力,以便更快、更稳在职场“软着陆”,不害怕毕业,不惧怕就业,不恐惧工作。
五、增强使命,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大学生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我们需要培养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更要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个体,因材施教,为家庭谋幸福,又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民族谋复兴。
“哪有青春不奋斗?哪有青春不尝试?”在青春的赛道上,面对“就业难”“难就业”的两座大山,我们不应逃避,拒绝“佛系”和“躺平”,选择“理性”和“提升”,无惧困难、昂扬斗志、奋力奔跑,践行使命担当,答好“就业”答卷,书写当代青年的荣光。
莫让“慢就业”拖累了奔跑的步伐,莫让“慢就业”蹉跎了最美的青春。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徐妍)
上一篇:河北博野:让思政课走“新”又走心
下一篇:组织联合验收工作推广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