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形容最近朋友圈的“盛况”:“如今阳的人这么多,你的抗原要是还阴着,那一定就是天选打工人。”
我甚至已经在身边,发现不下十个一边阳着、一边工作的勇士。
前几天张兰在直播里宣布自己“芭比Q”了,然后躺在床上哑着嗓子带货。
简直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底下一片赞美“兰姐励志”“女强人”的声音。
不过再往下翻翻,反倒被另一条评论扎了心,“兰姐,你直播团队也都跟着你一起带病工作吗?“
毕竟广大打工人心知肚明,咱根本没她这个精神头,创造的财富大多也没揣进自己兜里。
而随着新一波病毒的蔓延和各地纷纷复工复产,“昨天刚去办公室工作,今天饭搭子同事就确诊”,已经成了最近职场人的常态。
在朋友圈里争先恐后的“晒阳”热潮下,你会发现更多人是没有发声的——
他们勤勤恳恳上班,小心翼翼防护。
战战兢兢,争取不阳。
01
为了有效防护,
打工人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上周,在个别新冠确诊病例增长较快的城市里,一个普通打工人的上班装备已经变成了这样——
护目镜、N95口罩焊在脸上,退烧药和体温计揣在兜里,酒精和消毒湿巾摆满工位。
有人会在早上就给所有杯子接满水,尽量减少去饮水机的次数。
多少社畜站在大门口或者阳台上,伴着冬天的寒风吞下迅速冰冷的自制盒饭。
同事之间原本就不多的信任,如今更是荡然无存。
毕竟——“我都不知道这一刻的自己是不是阳了,怎么能相信你是真的阴?”
听到周围有谁打喷嚏、吸鼻子、咳嗽,立刻会条件反射地捏紧口罩的鼻夹。
甚至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同事的日常行程,从而精准(并不)判断出对方最近有没有机会接触到“已经阳了的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你想找隔壁部门的同事谈业务,但他的办公区前一天刚刚发现一个阳。
@推石头的富兰克林
随着官方的相关科普和政策渐渐出台,如今很多人已经做好了“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心理准备。
对防护不敢掉以轻心,不完全是怕自己得病,更是怕“耽误事”。
比如一些30+的职场人不怕上班会“变阳”,但怕影响到家里上学的孩子和有基础病的老人。
甚至干脆在外面临时租房或者睡宿舍,等什么时候“阳过了”再回家。
@大麦子
除了怕影响家人,也有人坚持上班是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最近各行各业仿佛都在进行一场职场狼人杀——每天都会多出几个确诊居家的同事。
@康康的故事
一线城市相对开放的公司,会做出一些人性化的调整。
拿我们公司举个例,编辑部最近就已经先后中招三分之二的同事。
公司目前的政策是发放抗原、让大家自愿居家办公。因为劳动力越来越少,部门整体的工作量标准也进行了下调。
但也不难想象,网上有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的老板“铁石心肠”。
比如项目组里的同事三分之一在发高烧,三分之一在嗓子含刀片。
可领导每天还在催着KPI,剩下的三分之一只能“一个人当三个人用”,扛起整个部门的重担。
浙江新闻源发稿公司排行榜:代发地方门户网站新闻稿发布
moto X40的性能很强吗?moto X40为什么不能成为主流旗舰手机?
现在还有人做克隆吗?克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北方流行的病毒和南方的有什么区别吗?两者的致病率谁更强?
企业媒体新闻稿件发布(大网站新闻稿件提高出稿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