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现在为什么没人统计感染人数了?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被感染了?

发布时间:12-16 阅读量:101

疫情正在上升期,感染规模和走向也成为一些科学家关注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15日的一个讲座上提到,尽管绝大多数奥密克戎的感染者在7到10天能完全恢复,但预防感染仍然很重要。中国人口基数大,要慎防短期内大规模感染,影响正常社会秩序或导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

12月13日,北京某医院发热患者入口。澎湃新闻记者 柳婧文 图

在德国埃森大学病毒所教授陆蒙吉看来,监控疫情的基础数据是有必要的,这样当感染数值达到某个警戒线,有压倒医疗机构的倾向时,才能从不同层次进行控制,避免重症和死亡高峰的出现。同时,他认为有必要对毒株突变进行追踪。

陆蒙吉也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客座研究员。过去几年,他都在密切关注国内疫情。

“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在于,从感染到发生重症、死亡有时间差。”陆蒙吉解释,在医院一侧监控重症和死亡数据可能是滞后的,通常当这个数值很大时,重症和死亡波会在两周内直线上升。

但他也强调,获取感染数据不必全面检测,全球常规的做法之一是定点取样,或者到公共场合获取一定数量的人群检测结果。以德国经验来看,民众自测抗原并上传到系统,也对疫情控制发挥了作用。

就“囤药”的现象,陆蒙吉认为,对于大部分不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民众来说,更关键的在于提供精细的用药指导,社区医生可以扮演这个角色。只是国内不同地区并不均衡,平时发展欠佳的社区服务,“现在压力就会比较大”。

此前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疫情风暴来的太快,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不在少数,“如何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成为焦点问题。”

在陆蒙吉看来,为保证医疗救治,需适当放宽对院感责任的追究,同时身体条件允许的阳性医生可以接诊阳性病人,“要全面动员了,把能够参与医疗服务的所有人员都叫回来,穿上他们的衣服,为这个社会、医院员工扛一下子。”

15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在发布会上也表示,要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通过二三级医院派人支持基层,和招聘近五年来离退休人员等措施,来缓解基层应对疫情的压力。

此前的13日晚,结合德国的经验,陆蒙吉向澎湃新闻分享了他对疫情的思考与建议。

【以下是与陆蒙吉的对话】

有必要严密追踪毒株突变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待“奥密克戎毒性减弱”这一观点?

陆蒙吉:所谓毒性降低是对的,但这是一种比较粗犷的描述方法。要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现在群体的免疫力是什么样,第二个方面才是病毒毒性。

比如说跟德尔塔进行比较,在人群中间,一个是它造成有症状的部分到底是多少,第二个,也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点,住院的人数改变有多少,然后死亡人数是什么样的变化。

许多国家基本都观察到这个问题,就是奥密克戎来了以后,它相对引起的症状是轻一些的,给医院造成的负担也是轻一点,但并不是无害。

在德国,我们可以看到它引起的重症和死亡率,在一个时间段内,统计的数字大概在原来德尔塔的水平上降到40%左右,最多只减了一半。

另外,一个需要强调的是,德国的免疫接种率非常高,而且很多人经过了自然感染,获得了更强的免疫力。

澎湃新闻:关于新冠感染后的“无症状”,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

陆蒙吉:在国外有关于奥密克戎的数据,但跟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不可比。

德国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得到了免疫,一个是免疫接种,用的主要是mRNA疫苗。目前老人都是打过三针,年轻人愿意打的话也可以打三针,部分打到第四针,而且用的是已经改良的疫苗,对于奥密克戎,目前这个免疫屏障是很高的。

第二,除了疫苗接种以外,很多人已经感染过了。包括我们家所有的人,也经过了这个感染,但都是比较轻的症状,有一点发烧,有点咳嗽,喉咙疼,基本上没有特别严重。

但即使这样,德国每天检测阳性数据也有3到4万——其实现在检测的数量已经很少了,所以这事实上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所以,不能说疫情没有了,主要是对我们的社会影响没有了,但有一定的感染人数,中间很大一部分人是有症状的。

国内现在也在反复提大部分无症状的问题,过分强调这个概念后,如果有人发烧了,他更可能认为我是属于(有症状的)5%,或者1%,或者0.5%,那我需要去医院了。这就造成了一种误解,也就是大家以为发烧就算严重了。

其实,发烧后大部分年轻人在家里边扛一扛就好了。如果告诉人们感染后大多会发烧,那大家就会认为发烧不是什么事情。

澎湃新闻:目前在内地流行的新冠毒株主要有BF.7与BA.5,有一种说法是在北京流行的BF.7毒力比在广州流行的BA.5更强,你如何看待两者的差异?

陆蒙吉:首先,我们现在没有数字来证明——国内现在不用做检测了,没有一个感染的基数,比如说北京感染的情况和广州感染的情况,不知道多少人感染,多少人发烧,所以说广州流传的毒株比北京要轻,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都只是猜测。

另外,这两个毒株是不是有那么大的差距?目前在德国传播的奥密克戎,主流的是BA.5,BA.5前面有好几个奥密克戎毒株,比如BA.1、BA.2,它们是最早的,都已经经过了,现在取代的就是BA.5。

BA.5又延伸出来很多亚型,在监控中发现将近有20种,而且它在不断地动态变化。包括现在讲的BF.7,它都是从原始的BA.5里边延伸出来的变种,其实它们之间是很类似的。国内现在是笼统地把它称为BA.5或者BF.7。

德国的要求是,阳性样本的5%进行序列分析,因为国内现在没有具体的分类检测,我不知道到底做了多少种分类。

还有一点,目前我们还没有证据说明这些毒株在临床上的差距问题,更可能因为北京和广州的情况不同,包括天气、人员情况,我们还要看到在互联网上发声频率的差异,这都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但是,这个认知没有数据的支撑。我们不知道毒株分布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这些人到底被什么东西感染了,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澎湃新闻:关于毒株的变异趋势,也有很多讨论,你怎么看?

陆蒙吉:第一,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在传播速度比较快的条件下,会产生新的毒株。之前比较严重的,就是印度德尔塔的产生。

我们在追踪过去一些样本的时候,发现德尔塔当时已经存在了,但是因为印度前面防控的管制措施很多,虽然一直在扩展,但扩展比较慢。而因为当时有很多大选和宗教活动,一下子就把病毒给推起来了,最后在全球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德尔塔比原来的病毒杀伤力还要强。

热门推荐

2024年企业软文发稿应该怎么做? 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

2024年企业软文发稿应该怎么做? 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

25-06 91

引流推广的最快方法,如何做到快速引流?7个常用的引流方法

引流推广的最快方法,如何做到快速引流?7个常用的引流方法

11-05 113

写出比较吸引人文章的一些方法,如何写好高质量文章开头

写出比较吸引人文章的一些方法,如何写好高质量文章开头

28-11 109

一个生意想要做好,需要以下四部曲

一个生意想要做好,需要以下四部曲

27-12 118

绿色油漆是什么样的?绿色油漆是怎么研发的?

绿色油漆是什么样的?绿色油漆是怎么研发的?

16-12 102
还没有选择中意的媒体?马上创建媒体成为用户
联系客服
18979480970
免费注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