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市龙岗区闭幕。论坛以“聚焦‘双碳’目标 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为主题,传递深圳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深圳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龙岗区委宣传部供图)
论坛上,国研智库总裁助理、研究部主任胡国良发布了《深圳绿色发展年度报告(2022)》,围绕绿色低碳的体制机制、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态环境、消费、科技创新和区域开放合作等九大重点领域展开论述,重点展现深圳2021年以来的政策行动成效。
深圳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早在2009年就率先将新能源列为新兴产业,2018年将绿色低碳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近10年来在深圳市龙岗区试点探索国际低碳城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全国提供了政府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示范经验,截止2021年,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到138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该论坛上发布了低碳发展目标:到2025年,深圳将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
“降碳”全国领先
“深圳以年均2.5%的能源消费增量支撑了全市年均7.1%的经济增长。”这是深圳“绿色GDP+金色GDP”双丰收的示范成果。
深圳国际低碳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总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是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经过近10年发展,在绿色低碳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基础,获得首批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等10多项国内国际荣誉,成为率先探索中国低碳发展转型之路的试验区。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创办于2013年,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国家开展碳外交的重要平台和绿色低碳技术交流的窗口。
据了解,2021年深圳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3和1/5,处于国内大中城市领先水平,PM2.5平均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更低的污染排放走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深圳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青山+金山”双丰收。例如,率先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等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绿色金融地方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圳市低碳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系列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为政府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产业”低碳转型
深圳市在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工作中,形成了“政府+园区+企业+社会”协调推进融合递进的运行机制。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介绍,深圳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对于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创新中心的项目予以资助,也鼓励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组建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同时,深圳还支持绿色低碳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的推广应用。加速绿色低碳产业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快四新市场化的进程。对认定的绿色低碳产业特色园区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简化立项审批流程,并对形成示范效应的园区予以奖励。鼓励各类产业园区进行绿色低碳循环改造,建立与园区节能节水、降碳挂钩的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大力构建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十三五”时期,深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累计分别下降24.61%和33.71%,2020年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大城市最优水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9490.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32.51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0.130吨标准煤/万元,规上工业能耗强度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龙岗区,PM2.5 浓度连年下降,近五年下降幅度达34.8%。龙岗区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市(区),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系列国家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