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涨粉有方法吗,什么类型的作品容易涨粉

发布时间:09-13 阅读量:99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我的一个理想就是,让“成为科学家”重新成为孩子们的理想。

张辰亮

《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的张辰亮,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由我负责成立的一个部门的故事。

思想晚餐

已完成:10% //////////

打造科普圈“顶流”

之前我是在网上做一些图文的科普,至今已经做了10年。2019年,有人对我说让我做一些视频的科普,现在视频非常火。我心想,视频能火到哪儿去?虽然这么想,但我还是注册了一些视频平台的账号,包括B站等等。我看到B站上有些人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红红火火的,每个人都在做优质视频。我想如果我们不占领这个阵地,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我也开始试着在视频平台上做科普。

我是在2019年11月开始注册了短视频平台,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现在(2021年6月19日)全网粉丝数量达到2700万,B站的粉丝数量是407万。

全网粉丝的算法其实比较“不要脸”。比如,一个人他可能既关注了我的B站账号,又关注了我的其他平台,但是在计算全网粉丝数量的时候,就会把他算成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其实都是这一个人关注的。

既然别的博主都用全网粉丝的说法,我也这么说。他们“不要脸”,我也跟着不“不要脸”,不然显得我粉丝少。

这个号一年从0做到这么多,其实我也没想到。做完之后,我们的社长李栓科就注意到了我的视频科普账号。当时他给我发微信说:“你自己的视频做的这么好,干脆让你成立一个部门,你当这部门领导吧。这个部门以视频为主,做一些你喜欢做的科普视频,把我们《中国国家地理》的牌子再打一打。”

那么这个部门叫什么呢?当时我就想了一堆名字,最后用了我们社长想的“融媒体中心”这个名字。做完之后,这个部门就成立了。

前段时间,我们社长因为这个视频火了一下。别人把我的表情包发给他了,然后他问我:“这是谁啊?看着那么眼熟,是不是你?”我说这个表情包确实是我。

部门成立之后,我发了一个招聘启事,当时这个招聘启事的转发量特别高。我在启事中说明了,我们这个部门主要负责拍摄《中国国家地理》、《博物》和《中华遗产》三本杂志的工作日常。来这里工作之后,你会认识各路的牛人、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可以尽情地汲取他们丰富的知识、阅历、故事和私人的收藏,把最有趣的部分记录下来告诉大家。你会跟着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一起上山下海,探古访幽,遍访专家,最后成为一个阅历非常丰富的人。

很多人觉得这个工作太好了,全都来报名。最后经过一番筛选,我确定了我们最终团队的成员。

融媒体中心全员集结

2020年3月,除了一些没有完全离职的员工没到,我们融媒体中心其他的成员已经集结。

到了之后,我们马上开始工作,进行线上开会。开完会之后,我送给我们第一个到的员工一块表。这个表是别人赞助的,我朋友说我发出了招聘,就赞助我一块表。他还把这个星球大战的表戴反了,我也没发现还拍了照片晒到网上去,大家都说表戴反了。等部门成员全部到齐之后,我们马上开始拍摄。

思想晚餐

已完成:30% //////////

一切从零出发

2020年3月4日,我们在各个平台建立了帐号,叫做中国国家地理。这个时候我们的粉丝数和视频数全是零,没有人知道我们。

3月17日,我们发布了第一条视频,这个视频的内容就是带领大家探访我们的编辑部和园区。我们带着大家在中科院地理所里转了一圈,告诉大家我们是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以后我们会把这些地方发生的事都讲给你们听。

我们第一次在B站上发布视频,当天晚上就收获了10万粉丝。在B站上粉丝数量达到10万,据说up主是要穿女装或者进行各种庆祝。但当天发布后就收获了10万粉丝,我们根本来不及准备,所以我想正好也不要准备了。当时第一条视频带给我们很大的成就感。

第一条视频发布53天后,我们的B站账号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了100万。

思想晚餐

已完成:40% //////////

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以前没有帐号会拍中科院这方面的视频,包括《中国国家地理》的工作人员在干什么,这都是大家不了解的。

所以我们首先开了一个系列,叫做单位热门同事鉴定。我的同事中有很多牛人,这个系列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他们每个人都特有意思。他们做的都是什么工作?这么多年默默地做了什么?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宝藏同事。

这是我们的科普画师郑秋旸。视频中展示的都是她画的画,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她喜欢鸟,也喜欢画鸟,家里还养着守宫和猫。大家一看视频会发现这个人的生活怎么这么有滋有味,所以就吸引了很多人。这个片子她全程没有露脸,她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不想露脸。但是这个视频的播放量是我们这个系列里最高的,大家纯粹是被她散发出来的魅力吸引了。

这是我们的责任编辑林语尘。她长期在《博物》杂志做编辑。她经常给我的微博代班,大家都叫她“背后灵”,就是我出差不在的时候,她就代班这个微博。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新闻专业,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类的知识也特别了解,所以负责这方面的稿件。平时她画白描的工笔画特别厉害,也收集一些植物种子种点花,所以她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

这是我们的同事张瑜。视频中的这些画都是他画的,当时他看到我们教材里的科学插画画得太差了,于是他就开始自己画。结果我们这个视频发布之后,就有很多人在弹幕里说“这就是我们生物书上的插画啊!”其实我都不知道现在张老师的画被生物课本用了。我当时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因为他当时还没画这个画。

他觉得教材的画不好,他就自己画,最后他的画就被选入了教材,我觉得这是一个励志的事情。我们看他不是那种书呆子的状态,也不是那种特别艺术家的状态,他其实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他是一个天津人,爱说爱逗,没事儿就去观察鸟然后速写,回家把它画下来。

所以我想给大家传递的就是,我们这些搞科普和搞科研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并不特殊和奇怪,但在正常之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追求、闪光点和魅力。

思想晚餐

已完成:50% //////////

揭开科研场所的神秘面纱

我们还会带大家进入一些科研场所。例如我们已经做了几期国家动物博物馆的视频,带大家进入到未开放的展厅里去,看看以前科学家都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发布视频之后,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客流量大大增加了,停车场都停满了。

我们听说有一个地方捞到了一条巨口鲨,这个物种非常罕见,连我都只是在书上见过一个手绘的图。当时正好中科院的老师要解剖它,我们就赶紧去把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这是非常珍贵的记录。中科院的老师说,如果是在国外科普媒体比较发达的地方,解剖这种级别的鲨鱼,会有几百万人围观关注。

这是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副馆长张劲硕,他在给我们讲解馆里的展品我一直认为这种博物馆一定要有内行给大家讲解,有人讲和没人讲会获得完全不同的感受。要不然我们去看那就是全是猴,逛完了走了,半个小时你觉着“什么啊这博物馆,么都没有。”就走了。但是我们这个视频拍完之后,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会拿着我们的视频对着看,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是我们去了一个一般人进不去的地方,就是国家标本资源库,也是在我们隔壁的中科院动物所里。他们的标本馆里有很多非常重量级的藏品,例如大卫神父采的昆虫,非常早期采的朱鹮标本,还有马王堆汉墓陪葬品里的昆虫。我们让老师把这些东西一个个地拿出来并进行讲解,每一个我们都会进行拍摄,然后把它做成视频发布。

一般人根本进不去这种地方。我看到有人评论:为什么这种地方不公开?为什么不向公众开放?其实向公众开放这么国宝级的东西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要有一个保存的稳定性。那么既然不开放,我们就去帮大家把它拍出来并公开,这和开放是一样的,所以这也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思想晚餐

已完成:60% //////////

让“成为科学家”重新成为孩子们的理想

我们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左图是一个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员工发的微博,他说本来没有太多人来,结果现在周末停车场全满。

右图是一个妈妈在网上分享的内容。她说刚带女儿去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展馆里到处都能听到大家议论,说这是小亮视频里提到的东西。国家动物博物馆的旁边就是中科院动物所。她女儿还在中科院动物所的门前拍了张照片,说长大后要当生物学家。

看到这种照片,我就特别感动。一个小姑娘她站在中科院动物所的门前,说拼搏百天,我要上中科院。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是对人民有益的,我的工作能够影响到一些人。因为我拍了一个视频,可能以后就多了一两个动物学家,我觉得这是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地方。

所以我的一个理想就是,让“成为科学家”重新成为孩子们的理想。在我小的时候,大家都说想成为科学家。到了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在同学录上写的梦想的职业都是律师、医生等其他的职业。

不是说这些行业不好,只是几乎没有同学写科学家是自己的梦想职业了。大家不知道科学家们都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当了科学家之后有什么好的地方,会有什么贡献,所以大家对科学家这个名字已经很陌生了。

我们就是要把科学家做的事告诉大家,让大家知道原来科学家做的事这么有意思、有价值。我们要让孩子们重新想成为科学家。

思想晚餐

已完成:70% //////////

让大家喜欢科学、喜欢自然

下面是B站观众对我们的认可。左图是我们拥有10万粉丝时获得的奖牌。因为我们第一天就有了10万粉丝,B站他们一点儿都没准备,这个奖牌做了好长时间才寄到。我们拥有100万粉丝的时候,他们就有准备了,把奖牌非常快地寄给了我们。

10万粉丝的奖牌(左)和100万粉丝的奖牌(右)

经过了三个月,我们全网累积有317万粉丝,全网累积的播放量是1.5亿。其实很多平台都在研究我们的账号,说这帐号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快就有很多人关注。其实就是因为以前没有人做科普视频,我们把它做了,当然能够吸引人。

这些是B站的弹幕截图,弹幕里面会注意到很多细节。可能我们拍的时候都没想到那么多,但是大家看的特别仔细。大家对这种类型的视频是非常饥渴的,特别想看这些大牛家里的桌上摆什么,家里有什么书,大家也想买。有很多人喜欢科学、喜欢自然,我们要给大家一个平台,让大家去看到这些东西。

还有一些人看到我们的视频之后,对我们杂志社产生了兴趣,问怎么加入我们,说从高中开始就喜欢地理。还有人说我们杂志社里有各种牛人,像八仙过海似的。还有人因为这些内容,喜欢上这样的视频和生活方式。看到这么多动物学老师的经历,就让人想要去学习动物知识。

其实好多行业都是这样,我们进去之后会发现,这个行业里有很多别人根本就不知道的事,而且这些事都特有意思。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在这个行业里,反而有时候会觉得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把它说出来。我们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知识的诅咒”:你知道这个知识之后,反而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这个知识。

但是我们是专门做科普的,我们经常能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看我们要做的事。一旦发现我们做的事里哪个最有意思,我们就知道可以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还有一些人表示他们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兴趣与方向,我们的视频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他特别喜欢地理,但是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不想做老师,所以他以后想考中科院。

思想晚餐

已完成:80% //////////

我们将来会做得更好

下面这些图片展示了我们部门员工的工作状况。我们工作的地方就这么点儿,房间里只有6个工位,但是我们有9个员工,有时候大家都站着。我们刚开始的条件很简陋,甚至用顺丰的袋子当道具,但是我们还是在努力地拍摄,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

所以我们未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搬家,现在我们已经几乎快要搬完了。

这是当时我们群里的聊天记录。员工们会问:“什么时候能换办公室?”“想要Wi-Fi”“只想要一个不滋儿哇乱叫的椅子”“只想要个工位”“只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椅子”等等。我让他们别来上班了,就在家待着,来了也没地方坐。我们现在终于搬家了,搬了之后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位。

这是我们的一个拍摄室。他们还画了一个户型图,要设计以后在哪开会和拍摄等等,以后我们的视频会越来越好。

未来的第二个任务是进行模式创新。我们的同事里有一个大V叫安森垚,他在B站上也很火。我规划了一些特色线上课,想让他讲一讲关于历史地理类的知识,地理学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类文明的事都与地理有关。

在B站上开这么一门课,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挑战。以前是我自己做,现在是要带一个部门,那么做的东西肯定要和以前不一样。我觉得人越多,做的事就越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自己还没做好的时候,我就踏踏实实地充实自己,把自己做好、做大、做强。等自己有了资源后,再去拍摄我身边的这些值得尊敬的老师和朋友,把他们推到大众面前。这样整个科研圈都能被大家所认识,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科普圈和科研圈会越来越好,这也是我的一个理想。

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的帐号,以后会分享给大家更多的优质视频。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

三位抓住互联网大机遇的六零年代人

三位抓住互联网大机遇的六零年代人

17-12 101

互联网软文推广渠道(软文广告营销如何做成本低)

互联网软文推广渠道(软文广告营销如何做成本低)

10-05 105

为什么现在的老鼠会越来越少?老鼠的天敌多起来了吗?

为什么现在的老鼠会越来越少?老鼠的天敌多起来了吗?

15-12 106

0基础怎样上手短视频运营?新人做短视频有什么好的方法

0基础怎样上手短视频运营?新人做短视频有什么好的方法

14-06 110

什么样的人不会变成阳性?阳性的人要怎么才能治愈?

什么样的人不会变成阳性?阳性的人要怎么才能治愈?

15-12 107
还没有选择中意的媒体?马上创建媒体成为用户
联系客服
18979480970
免费注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