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们终身都需要面临的一件事。
从九年义务教育的横平竖直开始,写作就注定要成为陪伴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除非,我们甘于将来从事简单无脑的低层次劳作。
但是,写作之难在于我们把杂乱如麻的想法,用清晰可见的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飞扬的文字里。
尽管写作就是对生活和工作的凝练总结,但是依然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找到灵光一闪的顿悟时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天的写作书单,一定会让我们的写作之路不再逼仄纠结。
1《写作这回事》
1999年6月19日,斯蒂芬·金在外出散步时遭遇车祸,伤势危及生命。
当时,《写作这回事》这本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和创作经验的书还没写完。
斯蒂芬·金在鬼门关转了一遭后,忍受着髋部粉碎性骨折的巨痛,重新捡起笔来,艰难地完成了这本书《写作这回事》。
正如作者所说:写作是一种信念坚持的行动,是面对绝望的挑衅反抗。
此书后半部分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中写成的。
很多时候,写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却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2《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
这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
包括如何规划文章的层次,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等,涵盖的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可以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内容,让日常写作变成一项信手拈来的简单任务。
3《顿悟的时刻》
当你拼尽全力想要写出满意的文字,或许你缺的就是一次顿悟。
顿悟,是精神世界被照亮的时刻。
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精神灵感,就意味着一次顿悟。
《顿悟的时刻》是作家张悦然的首部文学评论集,她以抽丝剥茧的方式,从人物、视角到冲突、情节,从乔伊斯、契诃夫到门罗、波拉尼奥,截取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瞬间,淬炼成了写作秘籍。
张悦然拆解了60部文学作品,逐一梳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用有限的故事帮助我们跨过写作旅程上的层层路障。
潜意识积累量变,闪念呈现质变。
书中包含的15堂创意写作课,将帮助我们迎来写作的顿悟时刻。
4《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认知科学家将人的信息加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认知”本身,我们记忆的、学习的、思考的内容;第二类称为“元认知”,也就是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是对自己当前的认知进行监控:我们正在记忆什么?正在学习什么?正在思考什么?
这本书介绍的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类似:一个盒子的卡片用于保存内容本身;另一个用于索引内容。
这其实是帮助我们的大脑建立了一个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索引链接的“外挂系统”。
让我们以卡片的形式,更好地去提升记忆和写作效率, 进而积累属于自己的知识复利。
5《文心》
朱自清先生就说:“这本书不只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
由于民国时期的中学国文课有不少问题,夏丏尊和叶圣陶这对儿女亲家于是商量写一本为中学生量身定做的国文写作课本。
全书共三十二节内容,涵括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等方方面面的语文写作基础。
知文心,方能雕龙。
虽然《文心》针对的是30年代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但直到九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不失现实意义。
6《小说课》
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
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
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将把我们重新带入久违的课堂。重温那些妙不可言的文学经典。
从蒲松龄的《促织》,到鲁迅的《故乡》,再到汪曾祺的《受戒》……
《小说课》将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与众不同的毕氏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绝对是你没有见过的哈姆雷特。
下一篇:相扑手能赚多少钱?相扑手的好处